您的位置: 首页 > 美国 > 学生故事 | 普通公立→顶尖美高的金彦希Sophia:她用热爱跑赢了自己
学生故事 | 普通公立→顶尖美高的金彦希Sophia:她用热爱跑赢了自己
来源:ENREACH英锐上海|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25-06-12 | 阅读量:136

编者按:

在英锐,我们见证了许多孩子的成长故事,但Sophia的这段旅程,仍然令人动容。

她不是一出场就光芒万丈的“比赛常胜者”,却始终没有放弃那份对表达的热爱。从演讲到辩论,从磕磕绊绊到自信坚定,她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节奏。

她让我们相信:真正的成长,从来不在于比赛结果,而藏在无数个日复一日的练习、思考和选择之中;真正的教育,也从不是“塑造冠军”,而是陪孩子走过每一段跌跌撞撞的自我寻找。

如今,她带着自己的热爱与坚持,踏上通往梦想学府的旅途。英锐君由衷感到骄傲——不仅因为她收获了比赛的奖杯、名校的录取,更因为她始终做着那个最真实、最坚定的自己。

Sophia的故事,是英锐许多学员的缩影,也希望它,能为你带来些许勇气与启发。

在刚刚结束的2024-25 WSDA春季赛上海区域活动公共论坛式辩论高中组的颁奖现场,紧张的气氛笼罩着台上的四位选手。当获奖名单揭晓,金彦希Sophia的眼睛亮了起来,她和搭档获得了冠军!

从英语磕绊的公立小学生,到国际辩论赛场的优秀辩手;从初学赛艇的体育小白,到斩获顶尖美高offer的追梦者——Sophia的成长,是一部关于热爱的蜕变史。没有既定剧本,她凭借对演讲辩论的纯粹热爱,在一次次挫折中恣意生长:那些卡壳忘词的尴尬时刻、止步四强的遗憾不甘、跨国面试的疲惫奔波……都是破茧成蝶的必经之路。

金彦希Sophia

-St. Andrews School (DE) 2025新生

-2024-25 WSDA春季上海区域赛PF高中组冠军&优秀辩手

-2023-24 WSDA春季上海区域赛PF 初中公开组季军&优秀辩手

-2022-23 WSDA春季上海区域赛PF 初中组季军&优秀辩手

-2022-23 WSDA春季四月四一场线上赛PF 初中组季军&优秀辩手

-曾任WSDA校园大使

-2024 Stanford online debate tournament ww team ranking No.9

-Australasians Junior Debate Championship 2023 - China's Best Speaker

-2023 TOC Winter Tournament Best Speaker

一、星火初燃:种下一颗思辨的种子

不同于许多在家长规划下才接触演讲和辩论的孩子,Sophia的成长轨迹充满了鲜明的自主色彩。五年级时,就读于公立小学的她,即将迎来升入双语初中的关键转折,为了提升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Sophia萌生了学习英文演讲的想法,来到了英锐。

万事开头难,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Sophia而言,学习演讲无异于开垦一片未知的荒野。因为词汇量有限,她写稿时只能凭着零碎的念头拼拼凑凑,“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Sophia逐渐学会了梳理脉络、搭建框架,她的演讲稿开始有了逻辑,有了内容,也有了她自己的思考。时至今日,外婆的手机里还保存着她当时练习演讲的视频:镜头里的小女孩,发音并不标准,肢体也略显僵硬,但正是这些略带笨拙的瞬间,见证着她的勤勉和蜕变——一期课程结束后,那个曾经开口就磕绊的女孩,已经能够站在台上,从容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从演讲转向辩论的契机,发生在一个温馨的夜晚。那天,Sophia和妈妈一起观看《奇葩说》。节目里面,辩手们以迥然不同的风格激烈交锋:詹青云冷静犀利,傅首尔诙谐幽默……Sophia看得目不转睛,不仅被他们的表达方式所吸引,更被那种思想碰撞的火花深深打动。那一刻,某种东西在她心中悄然点燃——带着对思辨世界的好奇与向往,Sophia开启了她的辩论之旅。

回想起第一堂辩论课,Sophia记忆犹新:那天她不小心迟到了,老师便让她复述所有同学的姓名作为“惩罚”,这一轻松的玩笑不仅迅速化解了她的尴尬,也让她对接下来的课程充满了好感与期待。随后的课程导入更是别开生面。老师用生动的比喻,将原本晦涩的辩论术语变得一目了然:rebuttal(反驳)相当于两艘激烈交火的战舰,blocks(论点)如同一个装满应对策略的工具箱,constructive speech (开篇立论)则像是一张三脚桌,意味着三要素缺一不可。这些巧妙的类比使得原本抽象的概念在Sophia的脑海中变得具象生动,也帮助她快速打开了辩论世界的大门。

随着课程的深入,Sophia对于辩论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她逐渐发现,“PF与《奇葩说》这类偏向表演的辩论形式其实存在本质区别”。相比华丽的辞藻和情绪渲染,PF更强调基于事实的理性论证,每一个论点都需要详实的信息和数据作为支撑。起初,Sophia还只是机械地复制粘贴资料,试图用堆砌的信息“武装”自己的发言。直到在实战中屡屡碰壁后,她才恍然大悟:只有通过严密的逻辑,将零散的资料有机整合,构建出结构清晰、层层递进的论证,才能赢得评委的认可与对手的尊重——这,正是PF严谨而理性的魅力所在。

转眼间,Sophia已经在英锐学习三年辩论,不仅提升了辩论能力,更在与老师、同学的相处中积攒下无数温暖的回忆。她由衷地感激道:“在我申请美高的时候,老师们给予了我很大帮助!”尤其令她印象深刻的是Cale老师。他的授课方式幽默风趣,总是能让严肃的辩论课充满欢声笑语,还会给学生分发精美的贴纸作为奖励。点评时,Cale也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问题所在。而在紧张的赛场上,只要瞥见Cale老师鼓励的目光,Sophia的心里便会涌起无穷的底气。

二、逆风逐浪:我从未想过放弃辩论

学习辩论半年后,Sophia参加了第一场比赛。没想到一上场就懵了,“什么也听不懂”。她只能从对方的发言里抓取某个关键词,再硬着头皮将自己稿子里看似相关的段落念出来,但其实二者毫无逻辑关联。更尴尬的是,当对手向她们索要card时,她和搭档面面相觑,反问“什么是card”。那场比赛她们止步33名,离晋级线只差一名,而她们的对手后来获得了冠军。比赛结束后,Sophia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比赛结果的残酷,但也正是这个结果,让“晋级”成为她此后坚定的目标。

整整一个赛季,Sophia始终止步于晋级线外。在下一场比赛来临前,在教练的指导下,Sophia开启了“沉浸式”备赛——整个暑假,她都在反复打磨辩题,精雕细琢每一个论点与逻辑链条。她习惯点一杯奶茶,然后在书桌前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却丝毫不觉得疲惫,更多的是一种近乎执着的专注。每当灵光一现想到一个论点,或终于写完一篇让自己满意的稿子,她都会感到由衷的满足与成就。终于,这份热爱与坚持迎来了回报,她在下一场比赛中成功突破重围,实现了晋级的目标。

除了在WSDA比赛中积攒经验,Sophia还积极参与各类海外辩论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辩手过招切磋。尤其是来自中东地区的选手,以敏捷的临场反应和流畅的即兴发挥,让Sophia屡屡被打得措手不及。与此同时,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也为她打开了全新的视野——比如一些辩手会在开场时呈现清晰的思维导图,让裁判和对手对整个论述框架一目了然。这些宝贵的海外赛经历,不仅拓宽了她的眼界,更激发出她“dare to win”的竞赛精神,她开始更加主动地思考如何在高强度的对抗中脱颖而出,力求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Sophia和搭档熬夜打海外赛)

“虽然遇到过很多挫折,但辩论是我从未想过放弃的事情。”Sophia坚定地告诉我们。于她而言,辩论的魅力藏在每个细枝末节里,无论是与搭档反复打磨辩稿时迸发的思维火花,还是赛场上并肩作战时默契十足的攻防配合,都让她乐在其中。辩论也为Sophia带来了实打实的成长:英语能力突飞猛进,让她能够更加自信流畅地表达;性格变得更加果敢,敢于在众人面前展现自我;而最珍贵的,莫过于拥有了更平和、更坚韧的心态。

Sophia坦言,自从那次晋级之后,她取得的最好成绩便是四强了。看着身边的朋友陆陆续续闯入决赛、夺冠,自己却还在原地踏步,她也曾倍感失落,陷入迷茫。然而,正是这段漫长的瓶颈期,教会了Sophia辩论的真正意义。渐渐地,她开始在crossfire环节中,自然而然地引用起曾经读过的资料;写稿时,脑海中时不时闪现出背过的单词,恰好契合表达所需。这些灵光乍现的瞬间,都让她真切感受到——那些蛰伏的时光,都化作了滋养成长的养分,为未来的突破默默蓄力。如今的她已经学会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比赛,不再执着于输赢,这反而让她发挥得更加从容。也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她在2024-25 WSDA春季赛上海区域活动PF高中组比赛中,成功夺冠。

三、循梦而行:霜雪熬成梦校春

在辩论之余,Sophia的课外活动同样精彩纷呈,她坚持学习钢琴十年,也学习了三年赛艇,这两项看似迥异的爱好在她身上完美融合。“最初选择赛艇是因为想撕掉自己‘体育不好’的标签。”Sophia回忆道,“但当我真正划动船桨,感受肌肉的力量和水面的律动时,我彻底爱上了这项运动。”对她而言,赛艇不仅是对体能的锻炼,更是一场关于信任与协作的挑战。那种与队友共同拼搏、为同一目标奋力划行的热血感,与辩论场上的团队默契不谋而合。

除此之外,Sophia还担任了学生会副主席,主导策划了多项校园活动——从辩论表演赛到校园好声音,从摄影大赛到服装创意节,她都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对此,Sophia还摸索出一套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我会提前规划好每周的任务,把要做的事情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列成计划表。”正是这种井井有条的习惯,让她能够在完成辩论初稿、练习钢琴曲目和推进学生会工作的同时,始终保持节奏与效率,游刃有余。

当被问及初中阶段最累的时刻,Sophia不假思索地回答“申请高中”。那段时间,她向13所学校递交了申请,并远赴美国、奔走于各个校园之间参加线下面试。回顾申请历程,她坦言,最大的挑战并非某一所学校的考核,而是漫长的等待与不断的抉择。“等待结果的日子就像一团迷雾笼罩着我。与此同时,每天还有新的任务等着完成。要兼顾繁重的学业,又要不断完善申请材料,对我的心理承受力是极大的考验。”

而辩论经历则为她的申请之路点亮了独特的优势,Sophia笑着分享道:“辩论让我在面试时表达更加流畅自信,面对考官的提问,能迅速理清思路,给出更全面、有深度的回答。”那些在辩论场上反复打磨的逻辑思维与应变能力,悄然转化为她在申请季中的底气与力量,帮助她在重重挑战中披荆斩棘,稳步向梦想的彼岸靠近。

经过不懈的努力,Sophia最终被全美名列前茅的寄宿制高中St. Andrew's School(DE)录取。

这所学校,自始至终都是Sophia心中的第一选择!“这所学校与我无比契合,不仅拥有顶尖的赛艇项目,还充满温暖包容的氛围,每个人都友善而真诚。”她还记得,参观校园时,剧场内正在排练舞蹈的老师热情邀请Sophia观看。表演结束后,老师特意跑上台阶,笑着解释道:“这些孩子都是初学者,想让他们体验面对观众的感觉。”这让她真切感受到这座校园的人文关怀,也让她对未来的高中生活充满期待。

谈及未来,Sophia眼中闪烁着光芒。她希望加入高中的辩论社,继续在热爱的领域深耕。对她而言,辩论早已超越了比赛本身——即便以后不再活跃于赛场,她也希望将辩论中养成的钻研习惯、沉心思考的能力,以及关注时事的敏锐度延续下去。在申请高中那段时间,她暂时搁置了辩论,但朋友们纷纷向她发出组队邀约。因此,她希望能在出国前,与每一位伙伴都并肩作战一次。这些约定不仅是对过往时光的珍藏,更是对未来成长的期许——她坚信,无论何时何地,辩论带来的成长与情谊,都将成为人生最珍贵的行囊。

不是每一场比赛都要赢

但每一次热爱都算数

Sophia从英语磕绊的小学生

到国际赛场上的优秀辩手

靠的不是奇迹

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与积累


分享到:
大家都在看: 英国 留学前景

免费留学评估

  • 学生
  • 家长
  • 美国
  • 英国
  • 加拿大
  • 澳大利亚
  • 新西兰
  • 荷兰
  • 中国香港
  • 其他
最新开班 + 更多
成都英锐教育

立即预约试听

选填
第一步:填写留学意向
留学国家/地区: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新西兰
荷兰
中国香港
其他
申请课程:
高中
本科
硕士
其他
院校排名:
世界前10
世界前50
世界前100
世界前200
无要求
意向学校:
申请专业:
出国时间:
越快越好
半年内
半年-1年
1年以后
未确定
留学预算:
100万以上
50-100万
30-50万
30万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