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思辨为刃,热爱作舟成为人生信条
她用公益镜头解剖技术成瘾
以道家哲思重构游戏叙事
更将社交媒体化作治愈心理困境
她就是英锐学子Vie同学
Offer
收到UCLA录取的真实感受?
首先我有点不敢相信,以前一直觉得UCLA作为梦校是我的一种奢望,当录取通知书真的摆在我面前时,我非常非常的兴奋,当时Lisa老师在群里分享这个消息,正巧家里没有人,我激动得在家里上蹿下跳,大喊大叫(笑)。晚些时候,请爸爸妈妈吃顿大餐作为庆祝,我们都非常开心。
之前学长分享说UCLA会卡113分托福分,我的分数刚刚卡在线上。AP成绩那个时候也只有两个五分,GPA也没有一骑绝尘的程度,所以我整体是心里没底的状态。但是重新思考能够成功收获UCLA Offer的原因,我觉得是优秀的软实力的打造,美国大学并不只是聚焦于量化成绩,GPA和托福分数多少,更看重申请者的综合实力的体现。
我没有选择“广撒网”去尝试不同领域的活动,而是选择在传媒专业的方向上深入钻研,因为之前在和Lisa老师的面谈过程中她反复和我强调:美国大学非常看重学生能够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进行持续性投入的能力、深入研究的能力和具有不断尝试遇到挫折不放弃的实践精神。
在参加UCLA暑研、Pioneer夏校,以及港大夏校这三个活动时,我都在专注钻研“传媒+心理”方向的研究,很好地向大学展现了我对于传媒专业持续性的热爱和研究的能力。
Activities
如何通过课外活动脱颖而出?
缘于我的英语优势,Lisa建议我参加锐行少年的盲童伴读公益活动,这个项目是教盲童英语课,在上课过程中,我初步注意到盲童的心理状态因其家庭环境和父母语言暴力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是被大部分人群忽视的,人们更多地是去关注他们的身体上的缺陷,当和Lisa沟通这个发现后,她也敏锐地建议我可以把应用传媒手段聚焦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把两个我感兴趣的方面进行一个融合。
后来在高一UCLA暑研的时候,我开始研究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影响的课题。经过大量相关问卷调研后,我发现社交媒体并不是在成年人认知下的对于未成年人只有消极影响,相反,社交媒体可以帮助未成年人在缺乏倾诉对象的情况下缓解他们的心理创伤,帮助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寻求帮助,打破青少年只能在线下寻求朋友倾诉的局面。
高二参加Pioneer夏校时,我深入发展了研究课题,专注于社交媒体对有神经性进食障碍人群的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在结合文献综述和自己观察情况综合下,我形成的最终结论是社媒平台的网络小组确实能帮助进食障碍人群互相支持,有效缓解他们的心理问题。我把这一长线的研究项目添加在学校的附加文书和我的活动列表里,给招生官展现出一个持续性进阶的整体研究过程。
在非学术活动中,我利用《我的世界》这个游戏打造了一个道教元素的实况空间,解读游戏中的道教元素,并把其中有价值的信息转化成文章输出,将道教文化和游戏相辅相成地结合起来。此外,我也和同学合作拍摄了一个模仿外网博主的英文学习方法视频,并将它投放在社媒平台上,帮助大家增强对英文类视频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第三个活动就是在锐行盲童伴读活动中,我和朋友们给盲童制作了单词学习视频,我们先读出单词,举例如何应用单词,让盲童通过听视频加强对单词的记忆,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而且创建了教育博客,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盲童弱势群体的关注。
在校内,我也主动和心理社社长沟通如何举办5月的心理展,如何通过线上/线下的宣发活动提高心理社展览的参观量。我们选取了在学校张贴宣传,在年级群和朋友圈积极运营等方式,在只有几百块活动经费的情况下,成功地举办了这次心理展。
Growth
觉得自己在英锐最大的成长和变化是?
刚开始来英锐的时候我非常迷茫,不知道选择什么专业,英语也不入门。Lisa老师在方向引领上是我的一盏明灯。在语言上,Lisa老师先给我的托福定了个100分的目标,结果我首考就考到了102分。专业上,Lisa老师先通过头脑风暴挖掘了我的爱好和潜在的职业倾向,向我推荐了传媒,游戏,电影,教育等多个研究方向,同时又结合我最初对心理的兴趣,帮助我很快定位到了最匹配我的“传媒+心理”专业,所以我才开始有了清晰的申请路线和申请方向,以及具体到每一步我需要做什么来达成最后目标。
Essay
如何筛选文书素材
首先看这个素材是否能凸显我最想展示的个性特质。其次,要看活动和我专业的关联度是否最紧密。比如打辩论的一个经历,关于团队组织能力的素材展示。因为当时我是一个小组的组长,我就在主文书中着重描写了小组活动中我的批判性思维技巧,应对对方小组的论点进行快速反应和应答,以及团队管理方面能力的展现。
当然,过程中也不断和Lisa进行交流。在加州的小文书上,我选择的是经济课辩论的经历以及盲童伴读的素材。在改文书的过程中,Lisa和外教老师帮助我把这些活动一一匹配到我想要展现给招生官的特点上去,并且帮我优化了文书逻辑性,改掉牵强的部分,让我整体的文书能够更加匹配学校想要的学生价值点。
Tips
回顾整个申请季有哪些建议分享给学弟学妹?
1)首先是心态不能崩,不管发生多大的事都不是天大的事。要学会在压力面前调整心态。比如打HOSA竞赛时我们是小组作战,但是报名截止前的一天晚上我队友突然告诉我她报名失败了,但是我报名成功了,系统因为我是个人报名所以判定我退赛,但是我已经递交了参赛费和视频,材料,甚至准备好了道具,突然告诉我说我参加不了,这件事让我非常难受。然后我第一反应是联系组委会的老师,并且迅速询问学校另外一个组是否还缺人,后面Lisa老师也帮我去和组委会联系,让那个同学特例再次报名,最后我们也成功参赛并晋级了。如果我没有首先思考如何先解决问题,而是让情绪控制我,那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失败。所以遇到问题首先要调整好心态,然后积极地去争取。有时候倒霉不是坏事,这件事也增强了我的抗压能力。
2)其次就是语言成绩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备考SAT时遇到了瓶颈期,分数一直上不去,Lisa老师也给我指明了方向,先克服托福,不要过度在SAT上纠结,所以我调整了战略,一边学习SAT一边备考托福,反而托福考出了很好的成绩,在没有SAT的情况下,让我申请到了梦校UCLA和传媒专业全美排名第一的南加州大学。当大家在冲刺各种分数的时候,更重要的是需要去合理分配时间,关注自己可以做更多突破和有意义的事情的部分,提升自己整体的申请软实力,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给自己增加挫败感和压力,也许在平衡的过程中,成绩反而会得到提升哦。
3)最后,尽早找到适合自己的领航人。我本身是曾经高一经历了一段迷茫期,在找到Lisa老师后,我目标变得很清晰,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不断朝着梦校努力,最终我成功圆梦了,谢谢Lisa老师,感谢英锐。我的个人经历告诉我尽早找到适合自己的领航人,这样可以离自己的梦校越来越近。
导师篇
在高一上快结束的时候,我和Vie就相识了。初次见到她时,我发现她虽然性格内敛,但却不失敏锐锋芒,有张力和韧劲。我们在尊重她的兴趣爱好,结合她的背景和未来目标等情况下,深度挖掘她的特质,打造差异化人设对抗同质化内卷,逐层递进展开升学规划。
Vie有三个突出特质:浓厚OC原创角色创作兴趣、英语表达优势和独特的道家文化家庭背景。抓住三个支点,我们展开差异化社会人设搭建,打造记忆点。对于原创角色OC的兴趣,建议继续长线坚持,也鼓励她和其他课外活动交叉融合, 最终成为主文书的素材。
<从社恐到辩手> 源于她英语表达优势,我们强烈建议她尝试辩论。从一开始的害怕与人争辩,到在我们不断鼓励下她跳出自我舒适区,带着OC原创角色创作中的思辨精神站在辩论舞台上熠熠发光,进而完成了从社恐到辩手的蜕变。
<从志愿者到倡导者> 在锐行盲童英语伴读志愿活动中,她敏锐地发现父母语言暴力对盲童的心理健康存在隐患,我们鼓励她进一步突破自我,创建教育博客,提升公众对盲童弱势群体的关注;同时,利用学校心理社,我们引导她组织心理健康月策展,将OC原创角色的创作张力转化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她从志愿者成长为倡导者。
<从文化熏陶者到传播者> 挖掘到爸爸是研究道家文化的独特家庭背景,又结合其对心理学兴趣,我们启发她“将道家传统文化传播融于游戏解说之中,进而运用道家文化缓解青少年焦虑。进而,从文化熏陶者转变为文化传播者。这些经历成功塑造了她富有创造力、思辨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不断超越自我和突破自我的利用媒体赋能心理健康的倡导者和传统文化传承者的形象。
随着课外活动探索与推进,我们帮助她梳理一条清晰的活动主线“传媒+心理”,进而我们制定了阶梯式学术人设搭建方案。
在人设搭建方面我们首先通过AP心理学和Mooc/Coursera等网课资源平台搭建专业知识框架与知识储备。接下来我们鼓励她理论应用于实践,参加传媒类相关竞赛。比如,在HOSA未来健康领袖挑战大赛中,拍摄一个关于“技术上瘾”的公益广告获奖作品,直击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从夯实学术基础到科研初探,为了进一步凸显出V同学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深入的递进,我们又帮助她匹配的UCLA传媒暑研--关于“网红对高中生的多维影响”的独立研究,让她熟悉了整个科研方法和流程并辩证揭示了社交媒体对00后存在正向影响。
最后在高二阶段她也成功完成了学术突破,通过顶尖夏校Pioneer先锋学者科研项目完成科研进阶—关于《社交媒体干预厌食症》的独立研究,即利用社交媒体的正向影响去改善厌食症病患的心理健康。这个项目最终成为了她本科申请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这种逐层递进的学术探索经历,她的致力于利用新媒体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媒体人形象跃然于纸上。
进入申请季后,通过上述活动规划积累,我们不仅成功打造了她鲜明的媒体人申请形象,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文书写作素材。经过几轮头脑风暴和改了三版,最终我们选择V同学身上最有辨识度的特质即原创角色(OCs)创作——用自己三个真实故事续写原创角色,展现其不断超越自我、突破自我的个性特点。
我们将她独特优势通过主文书放大,打造“记忆点”。好的文书非常考验申请者的讲故事的能力(Storytelling有画面感)和创造性联想的能力(Creative Association用视觉隐喻、类比或场景重构)。这两点在Vie的主文书中都有所体现,采用蒙太奇手法进行创意叙事,创作中自我反思,增强自我认知。隐藏的另外一条线是本身Vie要学传媒专业,创意叙事能力也是这个专业方向比较看重的。另外,真实独特也是美国大学招生官一直在寻找的学生特质。
在规划申请指导下,Vie同学凭借其永不设限、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成功叩开了美国顶级名校的大门。
祝愿Vie未来继续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