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美国 > “躺平”蔓延的今天,无意义正替代压力,成为孩子们成长的最大问题
“躺平”蔓延的今天,无意义正替代压力,成为孩子们成长的最大问题
来源:英锐教育|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21-10-12 | 阅读量:1888

最近,继“内卷”、“丧”和“废柴”等网络用语走红之后,“躺平”成为社交媒体最新流行的一个概念。

这一词,最早源自“躺平任嘲”一词,诞生于2016年,表示不回应不反抗的一种心理态度,现在被用来表示当代年轻人看淡社会高强度竞争之后,追求低欲望生活的一种社会现状。

“躺平”之所以流行,原因在于社会日益内卷化后,年轻人想奋斗又看不到希望的一种无奈,更是一种对抗。

其实,“躺平”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青年群体身上,而且还发生正在校园里读书的孩子身上。“虎妈”、“狼爸”、“教育内卷”... ...一波波教育词汇流行的热潮背后,折射出社会对于教育难以平复的焦虑情绪。

在持续升级的“教育军备竞赛”下,不少孩子也“躺平”了,缺乏人生目标和理想,缺少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习只是一件无奈和被动的事。更为甚之,有些孩子对任何事都缺乏激情,提不起兴趣。

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徐凯文教授曾发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了“空心病”,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甚至找不到自己。

孩子成为不停被抽打旋转的陀螺

之所以出现学生的”躺平”的现象,不是因为我们给予太少,而是给予太多,导致孩子找不到自我。孩子缺少思考和休闲的时间、空间,周一到周五白天孩子忙着上学,晚上不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完成家长额外布置的任务;到了双休日和节假日,更是忙得不可开交,现今很多学龄的孩子的休息日都是在培训班里度过的,有的补课甚至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考试科目一门都没有落下。

《小舍得》真实、形象地反映了当下的家庭教育,大家都想把孩子往“金牌班”里送,其实它不可能适合所有人,对大部分孩子来说,进所谓的“金牌班”,是浪费父母的金钱,浪费自己的时间。其实,很多培训机构并不关心孩子的成长,他们追求的是利润,在乎的只是收费、至多是孩子当下的成绩。

培养孩子,在这一代人身上变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父母们不断加大投入,进行“军备竞赛”,但是缺少的是引导孩子去探索自我和外部世界,探索人生的意义。 “剧场效应”下,孩子像一个不断被抽打旋转的陀螺,一刻都没有停下来,却找不到自我。

慢慢地,他们丧失了独立面对世界和探索自我的能力,不知道如何与朋友相处,与世界相处,更不会追问人生的意义,更无法养成成熟的心智。很多学生觉得他们学习、生活甚至人生对他们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

比尔·达蒙(Bill Damon)是斯坦福大学研究专家和青少年的首席研究员,他曾经说,“今天孩子长大的最大问题不是压力,而是毫无意义。”

孩子潜意识地把学习当成家长或者老师强迫的任务,是别人的事,缺少意义感和目标感。孩子只有把学习当成满足自身需要的事情,他才会持续不断地行动,因为学习这件事的特点是,越学越无知,越学越投入,孩子会不断探索新知,不断挑战难点。

有时,学校的教育教学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把很多精力放在“提分”上,缺少对于孩子精神成长和生命感悟的关注。我们应该在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的同时,不断将学生的视线引导到校园之外;在教会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要强调知识在真实生活场景的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强调课堂学习与自我的联系,强调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人的成长是由经历塑造的,而不是知识

一个人的成长是由经历塑造的,而不是知识。只有在不断地尝试和经历中,一个人才能慢慢地找到自我。美国专栏作家派特里克在14岁时参加一个“原始技能周”,整整一个星期,他和伙伴自己制作碗和刀,用弓钻生火,用自己的手抓鱼,跟踪麋鹿好几个小时,此次经历带给他巨大的变化。

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我记得我从山口走过来,俯视着一片美丽开阔的草地上的数百只‘蚂蚁’。当我们开始下山时,我意识到它们是麋鹿--数百只麋鹿散落在草地上。我的心停了。我感受到敬畏,一种对比个人更宏大的东西,一种深深的惊奇和联系的感觉。

这次旅行改变了我的生活。当我回到家的时候,我觉得我与自然世界的联系更紧密了。我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理解大自然的威严和力量。我想成为保护自然世界的管家。

无论是少年期还是青春期,都是探索一个人的内心和外部世界的时候。这是一个寻找新的活动和经验的时候。正如丹·西格尔博士所说,青少年寻求新奇的体验,这有助于年轻人试一试自我的兴趣和能力,看看是否喜欢,然后决定他们是否想让它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失败是我们经历和成长的独特方式。很难想象一个成功人士、优秀人物、任何一个完成过任何重要的事情的人,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没有经历过失败 ——  事实上,失败往往是他们最终成功的催化剂。

学习如何坚持常常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鼓励孩子走出他们的舒适区域,探索他们周围的世界。允许他们不断地尝试新鲜事物,当青少年尝试新事物时,他们正在发展新的技能和优势,这可能对他们未来有所帮助。

让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眼下,很多孩子在业余时间会上兴趣班,培养爱好和特长,但是这些兴趣是否真正属于他们自己,成为孩子一辈子的“精神伴侣”?很多孩子参加特长班,纯粹只是为了考级或者获得一张证书。一旦达成目标,孩子再也不愿意花一点时间在上面。

回想起我读师范时,有个英国的外教老师叫Jane,教我们英国文化和英语口语。当时,她年龄并不大,和我们不下上下,是以“间隔年”学生的身份来支教。给我影响深刻的是,每天她不管多忙多累,总要在傍晚到学校琴房练钢琴一个小时。

我们问她为什么,她就说一个词”Enjoy”,无论从她的回答还是弹琴时的表情,我真切地感受到弹琴带给她的快乐和享受,真实地感受到爱好的魅力和魔力,也真切地感受到在音乐中找到了自我。

我们的孩子需要机会去探索各种技能和能力,而不是在他们喜欢的第一项活动中陷入困境,也不是被迫去学习家长要求的项目。他们可能喜欢音乐,但也擅长运动。或者,也许他们表现出作为一名运动员的天赋,但喜欢烹饪。让他们探索各种兴趣和技能。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将帮助他们发现什么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意义。

当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时,让他们经历失败和挫折。在信任你的孩子度过这些挫折的同时提供支持。鼓励你的孩子从失败中学习,并教他们把失败看作是成长的机会。

当他们克服挫折,从失败中恢复过来时,他们会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潜力,以及它如何适应周围世界的需要。一条有意义的人生道路并不要求我们把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而是要求我们进行不断发现并遵循自我的探索。

只有当孩子找到学习的意义以及真正的爱好,才会全身心投入。樊登的父亲,是大学的数学教授,按樊登的说法,他父亲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做数学题,人们问他,为什么你从来都不去放松,他父亲说,做数学题就是放松啊。

当一个人把学习当成放松的方式时,深刻体验到学习的意义,他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学习对他来说不再是痛苦,而是一种乐趣,而是通往幸福的挑战。这就是典型的内部驱动。

培养孩子具有使命感

心理学家克莱因说:“意义就是你所做的。”

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这并不是你作为一个家长所发现的有意义的东西,它帮助你的孩子找到对他们有益的活动、兴趣、工作和人际关系。成年人可能会通过工作、志愿服务、社交或运动找到意义。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可能会通过一些完全不同的东西找到意义,比如他们的友谊,或者演奏乐器,或者加入一个团队。意义可以通过任何健康的活动来构建,但主要来自那些以成就或社区为中心的活动。

对于那些难以回答宏大问题的父母来说,记住,你的工作不是向你的孩子解释生命的意义,你的工作是帮助你的孩子为自己发展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发现一个人生命的“为什么”,你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和贡献背后的意义就是你的使命感。这是一个大问题的答案 —— “我为什么在这里?” —— 它是在一生中进化而来的。

事实上,作为家长,我们可能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而奋斗。而这种努力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表明,孩子和成年人努力寻找自己的答案,并试图与自己的使命感保持一致,他们往往会更快乐,享受更大的精神健康。

意义塑造和发展的关键是培养使命感,使命感是一种品质,是孩子们过一种完整生活所必需的,包括自我和其他方向。它可以被定义为一种激情和更深层次的动机,为孩子带来快乐和满足,使他们的生活有价值。使命感会指向了孩子们所看重的东西,他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他们如何为他人做出贡献。

孩子的个人满足和成长固然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他或她的行动有益于集体或者群体。告诉你的孩子,没有人是孤岛。我们与他人相互依赖地生活在一个社区中,我们的行动可能会对我们周围的其他人产生影响。鼓励你的孩子以有利于集体或者家庭的方式参与那些激发他或她激情的活动。

当孩子通过改变周围世界的事情而获得个人满足感时,他们就会发展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这导致健康的同一性发展和使命感。他们也会赢得别人的感激,这是继续做正确事情的强大动力。这会鼓励孩子思考自己的各种经历,以及他们如何发挥作用。

马林说:

那些最有目标的孩子是那些以自己的价值观为主导的孩子。

使命感使儿童感到自己很重要,给孩子们生活的方向,激励他们,以及帮助他们应付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研究表明,培养使命感可以防止早期的个人性格或者情感困惑,如自私、缺乏热情、抑郁,以及反社会行为和不稳定的亲密关系等。

 和孩子谈论一些宏大的问题

花点时间和你的孩子们谈谈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解释为什么这些事情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并给孩子一个目标感。由于年幼的孩子往往希望模仿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时机来激励他们去发现一种他们可以从中获得意义的激情。同时,记住不要用你的孩子来代替你实现自己失败的梦想。应当允许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强迫他或她。

也可以和你的孩子谈谈你从工作中得到的目的和意义。孩子们需要明白你在做什么,是什么让你对你的工作感觉良好?是什么让你为自己所做的事感到骄傲?它能满足个人的使命感。

我经常会问我的学生他们父母的职业是什么,做些什么,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很多时候学生说不上父母在做什么工作,具体做些什么。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情感上的正式或者非正式的联系。

当然,家长还可以倾听孩子对身边事情的想法。例如,父母可以问孩子对电视节目、广告或新闻故事有什么看法。仔细倾听,反复询问为什么?

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做一个好人意味着什么?你真正关心的是什么?你  想怎么被人记住?

这些问题是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他们可能会激励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更多地思考他们未来的去向。

心理学家达蒙说:“当我们从孩子们身上唤起他们对有意义的东西的新想法时,我们就能更好地听到他们第一次对目标的想法。”

著名未来学家、趋势专家丹尼尔·平克他开创性地指出:

未来属于那些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唯有拥有右脑时代的6大全新思维能力: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因此,拥有意义感,不仅对于成年人,还是对于孩子,至关重要。套用一个流行词,有了意义感,才能行稳致远。


分享到:
大家都在看: 英国 留学前景

免费留学评估

  • 学生
  • 家长
  • 美国
  • 英国
  • 加拿大
  • 澳大利亚
  • 新西兰
  • 荷兰
  • 中国香港
  • 其他
最新开班 + 更多
成都英锐教育

立即预约试听

选填
第一步:填写留学意向
留学国家/地区: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新西兰
荷兰
中国香港
其他
申请课程:
高中
本科
硕士
其他
院校排名:
世界前10
世界前50
世界前100
世界前200
无要求
意向学校:
申请专业:
出国时间:
越快越好
半年内
半年-1年
1年以后
未确定
留学预算:
100万以上
50-100万
30-50万
30万以下